第4章 毛公鼎 铭文里的西周史诗
本站推荐:御兽天骄:开局捡到魔狼幼崽、一位算命先生的回忆、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九霄玄天神帝、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官途:我有通天背景却从科员干起、东汉之乱世黄巾、联盟:我王者马甲被学姐扒出来啦、公路求生从破旧汽车开始、北境狂龙、御兽之王:开场就润,爽到失联、重生1993,从军校退学之后、说好当导游,怎么变成天理了?、开局穿越大夏,我在战场杀敌成神、甜爆!大佬们都被我钓成翘嘴了!、我的维多利亚女友、上岸后竟进入了超自然现象调查局、刚退役,就和逃婚大小姐同居、逆天铁匠、当虐文女主修了杀戮道、国宝名称的由来、国宝的秘密、国宝里的中国密码、国宝的名称是什么?、国宝的文明密码有哪些、国宝密令、国宝的文明密码是什么、国宝密钥、国宝里的文字、国宝背后的故事、
一、黄土之下的惊世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陕西岐山,正值麦浪翻滚的时节。
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头挥锄翻土时,铁器突然碰到硬物,土层中露出一角青铜。
这个意外现,让一件沉睡了近三千年的国之重器重见天日。
消息很快传遍乡里,古董商人闻讯而至。
当他们看到鼎内壁密密麻麻的铭文时,立刻意识到这是稀世珍宝。
然而交易过程却一波三折:村民董治官声称地界纠纷要求分润,被古董商买通县官投入大牢;鼎被运至县衙后,又被商人暗中高价购走。
这场充满戏剧性的争夺,揭开了毛公鼎传奇身世的序幕。
此时的人们尚不知,这件高538厘米、重347公斤的青铜器,即将在未来的百年间经历九死一生的漂泊。
它口沿装饰着简洁的重环纹,三蹄足稳健地支撑着半球形腹身,双立耳微微外撇,整体造型庄重而不失灵动。
更令人惊叹的是鼎腹内壁的铭文——32行499字的金文,如同一部镌刻在青铜器上的《尚书》,默默诉说着西周晚期的风云变幻。
二、辗转流离的百年传奇
毛公鼎出土后的第九年,落入西安苏氏兄弟之手。
他们深知这件器物的价值,立即致信京城着名金石学家陈介祺。
这位潍县收藏家见到宝鼎时,不禁惊叹“宝物无价,不能以金钱比价”
,当场另赏白银千两。
为保护毛公鼎,陈介祺特制了一件山寨品掩人耳目,将真品秘密运回山东老家,藏于密室之中。
半个世纪后,毛公鼎辗转至清朝大臣端方手中。
辛亥革命后,端方家族因家道中落将鼎抵押给银行。
193o年,爱国收藏家叶恭绰斥巨资赎回,却在战乱中险遭不测: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时,叶恭绰避走香港,将鼎托付侄子叶公。
日本军方多次逼问下落,叶公宁死不屈,甚至被逮捕入狱,最终凭借机智和爱国人士的帮助,才将真品转移至香港。
1946年,实业家陈永仁购得毛公鼎并献给政府。
两年后,它随大批文物迁往台湾,最终安家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今,这件镇馆之宝被放置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与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并列为“台北故宫三宝”
,成为永不更换的展品。
三、铭文里的西周政治密码
毛公鼎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其内容可分为五段,犹如一部微型的西周政治教科书。
铭文开篇追溯周文王、周武王的开国伟业,感叹“皇天引厌厥德,配我有周”
,强调天命所归的合法性。
随后笔锋一转,描述当时“四方不静”
的动荡局势,周宣王以“父歆”
(对毛公的尊称)相称,命其“辥我邦,我家内外”
,全面掌管国家政务。
周王在铭文中反复强调“毋折缄,告余先王若德”
,要求毛公随时向自己汇报先王的治国之道,以“康能四国”
。
这种君臣之间的密切互动,折射出西周晚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周王赋予毛公“专命专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