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金丝楠木佛塔 洛阳博物馆里的紫禁城佛光
本站推荐:御兽天骄:开局捡到魔狼幼崽、东汉之乱世黄巾、说好当导游,怎么变成天理了?、重生1993,从军校退学之后、联盟:我王者马甲被学姐扒出来啦、逆天铁匠、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九霄玄天神帝、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甜爆!大佬们都被我钓成翘嘴了!、当虐文女主修了杀戮道、刚退役,就和逃婚大小姐同居、上岸后竟进入了超自然现象调查局、一位算命先生的回忆、开局穿越大夏,我在战场杀敌成神、官途:我有通天背景却从科员干起、我的维多利亚女友、公路求生从破旧汽车开始、北境狂龙、御兽之王:开场就润,爽到失联、国宝里的文字、国宝的文明密码是什么、国宝密令、国宝的文明密码有哪些、国宝的秘密、国宝背后的故事、国宝里的中国密码、国宝的名称是什么?、国宝密钥、
洛水河畔的晨雾漫过隋唐的宫阙,将千年的梵音揉碎在粼粼波光中。
在洛阳博物馆的珍宝馆,一尊深褐色的佛塔静静矗立,塔身的鎏金佛像在晨光中流转如星河,八角飞檐下的铜铃轻轻摇曳,仿佛凝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祈福盛典。
这尊高6米、重4吨的清代金丝楠木佛塔,用千年不腐的木材与精妙绝伦的榫卯工艺,诉说着紫禁城的皇家气象与洛阳城的佛国禅音。
当我们凝视塔身上3o4尊鎏金佛像的慈悲面容,仿佛能听见乾隆皇帝为母亲祈福的梵唱,看见白马寺晨钟暮鼓中的香火缭绕。
一、紫禁梵音:从慈宁宫到洛水畔的传奇
1973年暮春,一列载着木箱的卡车缓缓驶入洛阳。
当博物馆工作人员打开其中一只木箱时,一抹幽光突然迸——那是一尊通体深褐的佛塔,塔身的鎏金佛像在阳光中闪烁如星,八角攒尖顶的铜铃轻轻晃动,出清脆的声响。
在场的老专家不禁屏住呼吸:这分明是文献中记载的"
大内佛堂之宝"
!
洛阳坊间很快流传起各种传说。
有老人言之凿凿,称此塔是乾隆皇帝为纪念香妃所建,塔中藏着西域香料与佛经;更有人将其与武则天的华严寺联系起来——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华严寺曾供奉过西域高僧带来的佛骨舍利,这尊佛塔正是守护舍利的神器。
最富诗意的版本来自伊水河畔的渔民:他们说每逢月圆之夜,佛塔的鎏金佛像会泛起幽蓝光芒,那是佛陀在庇佑洛阳城的百姓。
历史档案最终揭开了真相。
佛塔原供奉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宪皇太后七十大寿所制的贺礼。
1973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时提出参拜白马寺,而历经动荡的白马寺已无佛像供奉。
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将故宫慈宁宫大佛堂的2ooo余件文物调拨至洛阳,这尊佛塔便随车队穿越太行山脉,最终落户洛阳博物馆。
令人称奇的是,佛塔在运输途中遭遇暴雨,木箱进水却未损伤分毫,金丝楠木的天然耐腐性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木作巅峰:金丝楠木里的立体佛经
站在佛塔前,先被其"
直指苍穹"
的气势所震撼。
佛塔为三层八角攒尖顶式,每层檐角悬挂铜铃,塔身以金丝楠木雕琢而成,纹理间隐约可见金色丝线流转。
最精妙的是塔基的处理——工匠将须弥座雕刻成莲花状,束腰处的什花卷草纹与四角的圆形角柱交相辉映,既符合佛教"
步步生莲"
的意境,又暗合《营造法式》中的"
须弥座五层出跳"
规制。
这种将宗教寓意与建筑美学完美结合的设计,堪称清代工匠智慧的典范。
雕刻工艺更令人惊叹。
塔身共有3o4个佛龛,每个龛内供奉一尊鎏金无量寿佛,佛像或结禅定印,或手持宝瓶,神态各异却皆慈悲祥和。
经显微观察,佛像表面鎏金层厚达o1毫米,是工匠以"
火镀金"
技法反复涂抹、烧制的结果。
更令人称奇的是,佛龛外框以凸形纹饰勾勒,龛与龛之间饰以宝相莲花缠绕卷草纹,这种源自中亚的忍冬纹与中原传统的莲花纹交融,形成独特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