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2页)
本站推荐:重生之时代先锋、我以仙术当侦探、联盟:那年十七鸟巢夺冠天下第一、化身学霸,我不装了、神诡制卡师:开局百鬼夜行、军校生但沉迷种田、剑仙老祖靠直播毛茸茸爆红星际、万界卡牌:你没有的那肯定在我这、骄翎、让你摆地摊,没让你城管局门口摆、斗罗之不想成神的我居然成神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仙二代的我不想躺平,只想救世、快穿之龙族幼崽疯批反骨、我的心动老板娘、秘诡世界:我靠谎言成神、黄泉外卖,叮!您的外卖员已接单、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穿书种田: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赛博英雄传、有关自由和枷锁的名言、自由与枷锁 性倾向和同性婚姻的法律问题研究、自由枷锁无所不在、自由即是枷锁、自由枷锁sp1v4、自由亦是枷锁、自由枷锁、自由与枷锁的议论文、自由的枷锁作文议论文、自由的枷锁作文800字、自由是枷锁、枷锁中的自由、自由与枷锁议论文、自由的枷锁、自由与枷锁作文素材、自由在枷锁之中、自由枷锁名言、自由和枷锁的照片、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是谁、自由枷锁什么意思、自由就是枷锁 什么意思、自由与枷锁的理解、自由的枷锁意思、自由与禁锢、自由往往在枷锁之中、你最后成为了什么、自由与枷锁的名言、自由和枷锁、自由与枷锁作文、自由与枷锁 作文、关于枷锁与自由的短句、
撞树者的女儿前往晏子家去求情说理,她请门人报说:“小女子是靠近城郭的百姓,有话请求对相国说,由于忍不住自己的欲望,希望能在相国的后院里充一充数;
晏子听了这些话,笑有说:“晏婴难道是个沉迷于美色的人么?为什么这样大的年纪了,还有女子来投奔我呢?虽然如此,这件事一定另有缘故。”
就让她进来;
晏子在远处望见她,自语道:“奇怪啊!她一定有很深的忧虑。”
女子进屋后晏子问她说:“你忧愁的是什么呢?”
女子答道:“国君在槐树旁立下木桩悬挂了一道命令冲撞槐树者判刑,伤害槐树者判死罪。
我的父亲没出息,没有听说这道命令,喝醉酒后冲撞了槐树,官吏将对他加罪惩处;
我曾听说过,英明的君主治国立法,不会减少,不会加重刑罚,并且不会因为私愤而损害公法,不会为了禽兽而伤害百姓,不会为了草木伤害禽兽,不会为了野草伤害禾苗;
我们的国君却要因为一棵槐树的原因而杀掉我的父亲使我成为孤儿,这样的命令已经在百姓中传开,并在国中成为法令了。
宰相晏子为此事劝说齐景公,说此人不知道法令,是无辜的;
“刑杀不辜,谓之赋”
,是国之大忌,齐景公接受晏子的意见,将此人释放,并废除伤槐之法。
伤槐一事涉及刑法上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在实施某行为,并不知行为构成犯罪,在晏子看来,就不能治罪,这其实也是“不知者无罪”
观念的另一种体现。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很多问题检察官不去争辩,并不是因为不懂、不知道,只是考虑到这样的争辩在法庭上面有没有意义。
是,被告人和辩护人一直说对于此案要考虑‘不知者无罪’的因素,对错先不去讲,我们只从理念上来看一下,这种理念的合理性。
然而,在理念上,古罗马也有一个古老的法谚,刚好与之相反,叫做‘任何人不能以不知法而免责’;
其理由在于,先,公民是有知法守法的义务的,既然是一种义务,那不知法本身就是不对的,就是没有尽到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不触碰也就算了,岂能再因此作为理由而豁免其责?
其次,如果允许这种免于处罚的理由存在,任何人犯罪,都可能会在主观上以不知法来进行狡辩,被告人不也说人性中天然的有幽暗的一面,如果不加以约束就会肆无忌惮的释放出来吗?
那样的话,到时候法盲犯罪也一定会层出不穷,会给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带来极大困难。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真的有部分犯罪个体是真的不知道那是犯罪,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一个理由就能免于责罚,那只会鼓励人们对于法律的漠视行为,而不是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
。
胡检察官说完后,坐回了座位上。
宋律师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我同意检察官刚刚所讲的,但是,检察官在讲之前也特别说明了,他只是在理念上跟大家来说一说。
没错,在理念上这个理由确实言之凿凿,但却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经验相抵触,更是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
我想说的是,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的话,那法律只需要颁布就好了,只要颁布了,不管普通民众知不知道,反正都要无条件服从,那为什么国家还要大张旗鼓的展开普法教育?还要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
无非就是害怕人们会出现‘不知法而误犯’的情况吗?就像国家为什么会设置冤假错案的赔偿机制,不就是侧面表明了,就算整个司法程序再公正,也难免会有漏洞和瑕疵的存在,这些年,‘亡者归来’的案例还少吗?
还有一点,在现代社会,法律的颁布越来越繁杂多样,而且法律的修订也是层出不穷,如果要做到让普通民众都要全部一一知悉,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即使是法律专业的学生,甚至于包括我们专业的律师,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法律条文;
甚至,法律所规定的珍贵动物、植物的种类,即便专事刑法研究的学者也无法全部周知。
这样的情境不只有我国有,只要是人类社会,那就是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这个时候,看一看其它国家的经验教训是必要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欣赏德国的做法,《德国刑法典》第17条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行为人行为时没有认识到其违法性,如该错误认识不可避免,则对其行为不负责任;如该错误认识可以避免,则可减轻处罚”
;
对别国经验的介绍并不是崇洋媚外,我们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一个伟大的民族,而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来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汲取一切人类的智慧成就;
用可避免原则来处理这个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情与法的冲突,让普通民众能够合理安排其行为,也更加的认同法律所规定的正当性。
说到底,想让普通民众时时刻刻都能遵纪守法,靠的一定是日积月累的道德教化,而不是空洞的法律说教,和对法律的敬畏;法律的存在以及其指引和规范的功能最终也是要通过人类的日常行为规范来实现和体现的,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就像人们不闯红灯,本质上并不是因为想到了或者说了解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条文,而是因为自己在现实生活着,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实践,红灯停、绿灯行已经成为我们自的行为准则,就算是闯了红灯那也不会说觉得无所谓,还是会明白自己做的是不对的,对吧;
但是,如果我们把一名从小就生长在边远山区的人,他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汽车和红绿灯这些东西,如果你把他放到大城市中来,第一次看到红绿灯,你觉得他会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条文规定来吗?
不会的,对吗?也就是说,对于一名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正常人,如果出现了乱闯红灯的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然后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个交通规则,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也没人会相信;
但是对从未见过红绿灯的人来说,第一次犯这种错误,则可能是无法避免的,我认为这种情况就没有必要处罚,你只需要告诉他这个规则,但是,如果你在教育了他一次之后,他还是犯了相同的错误,那才是不能原谅的,要接受法律制裁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